2025年6月23日至27日,河北大学第六届毓秀史学大讲堂在五四路校区逸夫楼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届大讲堂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与对口合作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及我校的百余名师生参与。
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锋在开班式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优势及办学成就,指出毓秀史学大讲堂为培养史学拔尖人才、推动学术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林海表示,毓秀史学大讲堂已成为史学界的重要学术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将继续加强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的合作交流。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范铁权介绍了我校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及建设成就,阐述了举办毓秀史学大讲堂的主旨及意义。开班式由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肖红松主持。
本届毓秀史学大讲堂特邀五位史学界权威专家联袂授课,为学员们呈现了十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方辉教授从古文字学与人骨病理学视角揭示了夷夏文化的演变,并以双联器与合卺礼为线索,揭示了家庭组织的起源与发展,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杨共乐教授系统阐述了史学的定义、学科特点及研究理论方法,指出史学素养的核心在于“才、识、学、德”四要素的全面发展,并通过中西史学的对比,揭示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价值。北京大学王奇生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近代化转型的复杂历程,强调了多维视角与批判性思维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武汉大学陈锋教授聚焦中国经济史与财政史研究,从概念界定、语词演变到技术方法,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分析了晚清税收理念的变革。南京大学李恭忠教授从概念史与公共记忆理论视角,探讨了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记忆之场”与国族认同的建构过程。杨共乐、王奇生两位教授的莅临,也是河北大学“周末专家河北行”的重要活动之一。
大讲堂举办期间,学员们在主办方的组织下参观了河北大学校史馆、博物馆,深刻体悟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办方还组织了“毓秀新篁”座谈会,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问题,与学员们展开深入交流。
毓秀史学大讲堂是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倾力打造的学术品牌,旨在培育一流史学人才、传播优秀历史文化及促进高水平学术交流。本届毓秀史学大讲堂的圆满举办,为推动河北大学历史学科“双一流”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推动史学研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