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专家话教改·第3期】专访计算机教学部主任袁方

2022-04-27

袁方,教授,计算机教学部主任,《大学计算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数据科学专委会副主任。河北省教指委委员,河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主持人:袁主任,您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互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计算机教学部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何改革举措,从而可以更好的应对社会需求?

袁主任: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计算机教学部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从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强化过程考核、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构建“2+X”的课程体系。即开设2门必修课程(大学计算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中选择1门)和若干门选修课程(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更好的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融入科技前沿教学内容。在大幅度缩减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强化对学生数字素养、网络素养、计算思维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拓展新型教学模式。引入了MOOC/SPOC教学、翻转课堂、小组研讨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非常喜欢在MOOC资源支持下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改革过程考核方式。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课堂练习、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线上学习与测试、大作业等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从2017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河北大学计算机文化节,包括专家报告、企业家报告、教学沙龙、计算机设计大赛、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连续几年持续深化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既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得到了省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2019年,教改成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第八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20年,大学计算机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河北省唯一一门入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2021年,1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河北大学首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主持人:国家倡导四新建设,积极推动文理、文工、理工、医工等学科交叉融合,尤其是计算机、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方面,计算机教学部在和相关专业开展学科交叉融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您对此还有何建议?

袁主任:我认为四新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信息技术已广泛深入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四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各专业,赋能专业建设,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近几年,计算机教学部积极主动配合相关专业的四新建设,强化大学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通,与法学院合作开设法律与人工智能课程,为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学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配合经济学院成功申报国家级新文科建设项目,协助基础医学院制定临床医学跨学科协同育人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

四新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个教学单位协同配合、多位教师合作交流,建议教务处搭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学习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的相关举措。调研征集教学单位有关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为跨学院教师交流和多方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政策上加强学生学分制、跨学院教师聘任、跨学科人才培养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主持人:您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是课程思政示范课,请您分享一下理工科课程思政的设计路径和建设经验。

袁主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我们课程思政努力的方向,也是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落实落细我校特色的滴灌育人理念。大学计算机是一门面向新生开设的工科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1)在讲解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时,简要介绍我国计算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吴文俊、王选、金怡濂三位院士,他们分别在定理的自动证明、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都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院士还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卓越成就和几十年持之以恒奋斗精神的介绍,引导同学们要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科学家精神,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提供持续动力。

2)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在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部分同学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上耗费了过多时间,个别同学遭遇网络诈骗等。结合网络安全与网络素养内容的知识讲解,帮助同学们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指导同学们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适度上网、安全上网、文明上网,不断提高网络素养,争做中国好网民。

3)随着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智能客服、手术机器人、智慧审判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未来的工作场景,更多的将会是人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合作。在讲解人工智能知识时,引导同学们要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给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思政建设要与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思政教育要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或三五分钟、或三言两语,力求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滴灌育人效果。

主持人:您牵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获评河北大学2021年校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请您分享一下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以基层教学组织为依托推动教师的教研教改?

袁主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以一流课程建设为依托,在计算机教学部内部4个实体教研室的基础上,联合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省内10余所高校的师资共同组建。教研室通过虚拟与实际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就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面向数字时代的教学改革等进行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交流经验。教研室先后邀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教授、兰州交通大学李敏之副教授作报告。

教研室接下来从制度方面进行规范,从教研形式、教研活动和教研效果上进行丰富,充分利用此平台围绕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重构、在线资源本地化应用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赋能课堂教学等方面深入开展研讨与合作,推动河北区域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效支持相关专业的四新建设、专业认证、教学评估等工作。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是数字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应以我校获批的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和校级的示范基层教学组织为引领,通过经验交流、示范分享等形式,以及政策鼓励带动更多的教师加入教学组织,形成教学团队。发挥教研室在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推广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优秀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以创新提质量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