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4日,“首届中国词体学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25所国内高校的专家出席会议。
23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凤轩教授出席并讲话,指出大会在河北大学举办,既体现了各位专家学者和兄弟院校对河北大学的深厚信任与殷切厚爱,更是河北大学一次宝贵的学习与交流良机。河北大学詹福瑞教授指出,词体是中国诗歌发展至唐宋时期,伴随着当时流行的燕乐而产生的一种独特诗歌体裁,希望能在河北大学常与学界各位朋友相聚,加强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指出,首届中国词体学研讨会的召开,彰显了河北大学词学研究的实力和地位。河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双新教授对学院的人才建设谈了感想,表达了广招天下英才的渴望。开幕式由文学院副院长武文杰教授主持。
开幕式后进行了两场大会报告。第一场由河北大学郭英德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教授叶晔、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李昌集、中南大学教授刘学、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周韬教授分别以《实物文献与词调史中的“始词”问题》《关于词体研究的几点思考——词体学命题、视野、学理选谈》《宋金交流视域下的〈满江红〉词调演进》《从姜白石〈徵招〉曲看大晟府徵调何以落韵——兼论燕乐何以缺徵调》作了汇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惠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希平进行了精彩评议。大会报告第二场由杭州师范大学蔡国强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教授王卫星、河北经贸大学徐利华副教授、河北大学李俊勇教授、宁波大学林桢博士分别以《朱彝尊“茶烟阁”中的调题巧配与咏物时尚论析》《〈乐学轨范〉的成书、版本及编撰特点——兼论〈乐学轨范〉对唐宋词乐研究的价值》《苏轼〈永遇乐〉词新解与词题辨伪》《从唱声与乐音的对应关系论衬声(衬字)的产生》。北京大学教授叶晔、上海大学教授曹辛华进行了精彩评议。
23日下午还举行了分组讨论。全体参会代表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就词乐文献、词调发展演变、词体理论、词谱制作等相关研究展开了深入交流。
闭幕式上,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朱惠国教授对大会做了学术总结,指出词体研究的新动向并对未来研究作了展望。